一、专业定位
助产学专业为一新型临床专业类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科学专业,是依托临床医学、妇产科学、护理学、遗传学、心理科学等多门学科形成相融合的专业体系,是适应我国卫生保健事业发展和人口政策的紧缺专业。
二、培养目标
广东医科大学创办助产学本科教育以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着“求真、求精、立志、立德”的校训,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助产学、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助产、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助产、护理和母婴保健工作的高素质助产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
助产学专业本科学制:四年。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素质要求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对助产学科有正确的认识,对其发展具有责任感,形成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己任的专业价值观。
(2)具有依法行护的法律观念,遵从医疗、助产、护理相关法规,自觉将专业行为纳入法律和伦理允许的范围内,具有运用相关法规保护服务对象和自身权益的意识。
(3)关爱生命,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观、文化习俗、个人信仰和权利,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服务对象的健康服务的专业精神。
(4)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5)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合作的意识。
(6)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态度。
2.知识要求
(1)掌握与助产学、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
(2)掌握助产学、护理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3)掌握人体正常结构、功能、人的心理状态及其发展变化。
(4)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临床用药及药品管理知识。
(5)掌握正常胎儿与异常胎儿发育、妊娠生理、妊娠诊断、产前保健、正常分娩、正常产褥及妊娠病理、异常分娩、分娩期合并症、分娩期并发症、异常产褥知识。
(6)掌握产科急危重症病人的应急处理、抢救及医护配合知识。
(7)掌握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抢救知识及新生儿常见问题的评估和干预方法。
(8)掌握婴儿喂养、乳房护理、儿童保健宣教的知识和技能。
(9)掌握妇科常见病的预防、指导、医护配合的知识。
(10)掌握一般的计划生育宣教知识,如宫内节育器放置适应症、并发症、术后护理及常用的避孕方法。
(11)掌握社区孕产妇的常见问题与处理。
(12)熟悉与产科相关的多学科知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精神心理科等)。
(13)熟悉遗传、优生优育的有关知识及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和法规知识。
(14)熟悉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孕产妇及妇科患者的饮食原则。
(15)熟悉影响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其评估和干预方法。
(16)了解助产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17)了解胎儿和新生儿生长发育特点及新生儿常见病的防治。
(18)了解我国传统医学的基础知识及护理的基本方法。
3.技能要求
(1)具有在助产专业实践中有效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2)具有运用多学科知识对照护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
(3)掌握基础护理技术、助产基本技术、急救护理技术及其他专科护理基本技术和具有配合实施常用诊疗技术的能力。
(4)具有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和照护能力。
(5)具有配合急危重症的抢救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的初步能力。
(6)具有从事社区孕产妇保健指导的基本能力。
(7)具有初步运用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的能力,以保证安全有效的专业实践。
(8)具有初步从事临床教学的能力。
(9)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获取和利用护理学专业信息、研究护理问题的基本技能。
(10)具有运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文献和简单交流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总体包含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课两大板块:
1.公共基础课程板块包含公共必修课和通识教育课:公共必修课及通识教育课严格落实学校要求,包括大学英语、护理人文修养、护理伦理学等。
2.学科专业课版块包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提升课三个部分。
(1)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药理学、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学、助产学导论、医学遗传学与优生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研究、护理心理学、护理英语、卫生统计学等。
(2)专业核心课程包含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助产学、妇幼保健学、妇幼营养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护理管理学、社区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等。
(3)专业提升课程包含专业实践课和专业选修课,康复护理学、临床护理思维能力、护理职业防护等。
五、师资队伍
助产学专业是由学院专任教师以及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师组成的一支具有专业性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临床教师255名,其中硕士学位17名,本科及学士学位220名;其中高级职称93名,中级职称119名;其中硕士生导师9名。
六、教学条件
助产学专业的主要教学活动在广东医科大学湛江校区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配备有功能齐全的教室、实验室、操作室、图书馆、计算机房、体育场所、食堂、活动中心等,能满足师生教学生活需要。
广东医科大学还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0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 17 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 个,拥有1万多平方米、设备齐全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在东莞、深圳、佛山、惠州、湛江有7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有3所直属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为助产学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提供了高水平的学习、科研、实践平台。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为广东省教育护士、研究护士、卒中、耳鼻喉、内科专科护士、广东省老年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护理学中医护理获省重点专科,共有800多名临床老师负责学生的各个科室的实习带教。
七、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
1.更新理念引领改革,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服务人民健康需求,树立全人培养、三全育人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助产专业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适时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推进专业综合改革的深入开展,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2.强化师资队伍,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加强建设一支“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专业教师队伍,①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打磨教师授课水平。②加强我校骨干教师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科研带动作用,同事通过各级骨干的带动作用,促进更多的年轻教师提高自身的发展和业务水平,加入到骨干的行列。③授课比赛常态化。在系、院层面开展教师授课比赛,以赛促教。④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培育德育、教学、行政管理三支科研队伍,组织教师学习现代化教育科研理论,指导教师掌握一般的科研方法,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与时俱进,优化第一课堂
第一课堂即依据教学大纲开展的课堂教学。①优化课程结构。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②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多维人才。如“pbl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模拟”、“osce教学”、“科研开题汇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③创新考核方式,实现以考促学。日常技能考核:评估学生在每门课的实验课上的操作水平;osce站点式考核:评估学生综合能力。
4.渗透融合,开拓第二课堂
积极开拓第二课堂。①本科实习生导师制,密切联系学生,在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科学研究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与引导。②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与助产学相关的专业主题学习活动,促进知识的学以致用。③以赛促学。在学生中举办各种专业相关的比赛,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④假期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