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定位
广东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于2014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置,于2015年9月开始面向全国招生,于2021年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现每年招生约90人,3个班。本专业坚持“医德与医术相长,人文与科学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弘扬“临床实践能力培养4年不断线,人文素质培养4年不断线、创新创业能力培养4年不断线”的人才培养特色,实行“2 2”院校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秉承“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办学宗旨,依托综合性医科大学的优质办学资源,借粤港澳大湾区康复事业发展之契机,培养具有康复治疗临床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现代康复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康复治疗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临床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各级医疗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运动训练康复机构、康复科研机构、康复设备研发机构、教育机构等从事现代康复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三、培养规格
(一)学制学分
学制:四年
至少应修满本专业要求的189.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25.5学分,选修课12学分(含艺术类课程2学分),毕业实习50学分,军事训练2学分,“第二课堂成绩单”合格。达到要求方准予毕业,颁发广东医科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理学学士学位。
(二)知识要求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工程、社区康复知识以及各类康复机构的工作流程和制度。
(三)能力要求
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与初步的临床工作能力,能独立进行康复评定、制定康复治疗计划、规范书写康复治疗文书。掌握康复治疗的基本方法、技术和适应证,熟练运用各种康复治疗仪器,合理选择及正确使用康复治疗技术的种类和方法。
(四)素质要求
要求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志存高远,信念坚定,尊重患者,关爱生命,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身心健康奋斗终身。培养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体魄健康、心理健全,爱国爱党、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康复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
四、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
(二)主干学科: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
(三)核心课程:功能解剖学、神经病学、人体运动学、康复功能评定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神经康复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传统康复方法学、内外科疾病康复学。
(四)毕业实习:临床实习50周,每周记一个学分,共50学分,安排在第7、8学期进行。
毕业实习时间分配表(按周计算)
科 室 |
时 间 |
科 室 |
时 间 |
pt-运动治疗 |
12 |
ot-作业治疗 |
8 |
pt-物理因子治疗 |
4 |
st-言语及吞咽治疗 |
4 |
中医传统康复 |
4 |
儿童康复 |
4 |
病房临床康复 |
4 |
门诊康复 |
4 |
选科/特色专科康复 |
2 |
心理治疗 |
2 |
机动 |
2 |
|
|
五、师资队伍
学校柔性引进黄国志教授为康复医学科学术带头人。专业现有专任教师72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中级26人;硕导6人,博导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2人,其中博士8人。专业涵盖康复医学、康复治疗学、运动医学、运动人体科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
六、教学条件
(一)实验室
康复治疗学实验室位于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五楼,包括康复治疗学训练室1和康复治疗学训练室2,占地面积约300㎡,设计科学,管理规范,环境舒适,配置肺功能测定仪、感知认识评估组套、pt治疗床、腰肌牵引机、吞咽障碍治疗仪等总价值约200万元的康复治疗实验设备,是学生在校内的主要技能训练基地。
(二)教学医院
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康复科占地面积618㎡,现有设备总资产约400万元。设备包括冲击波、蜡疗机、光子治疗仪、中频治疗仪、低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红光治疗仪、激光治疗仪、磁疗机、超声治疗仪、牵引网架一套,站立床、下肢cpm、升降式ot桌、重锤式手指肌力训练器、上肢推举训练器、可调式砂磨板及附件、划船训练器、吞咽电刺激仪、手腕cpm治疗仪等。
(三)实习基地
目前,拥有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深圳市南山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东莞市中医院、东莞市虎门医院等10家实践教学基地。